English

中国黄金业:如何更上一层楼

1998-07-20 来源:光明日报 邓海云 我有话说

在此次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外汇损失严重,为拯救国家经济,韩国全国上下掀起了捐金救国运动。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韩国已向国外出售了250吨的黄金,换回了25亿宝贵的美元。

近年来,黄金价格一直走低,使得人们一时对黄金的价值有所看轻。一些国家陆续抛出黄金,减少黄金储备。然而,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货币贬值、股市大跌,投资者对纸币和股票的信心发生动摇,从而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黄金的重要性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以黄金为主要产出品的黄金工业,因此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

据了解,在近20年中,中国的黄金工业增长显著。1997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了166.3吨,增长率高达37.9%,是我国改革开放近20年来的最高增数,其45.5吨的绝对增长额也创下了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今年1至5月份增长率又高达28.3%。至此,中国黄金工业已连续20多年实现了持续增长,年平均递增率超过了10%。1997年,中国继南非、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之后成为世界第五大黄金生产国。此外,中国还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黄金消费国,1997年,全国的黄金消费量共计340吨。

中国黄金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黄金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当前中国黄金业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运行体制转向逐步开放、与国际接轨的运行体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国家经贸委黄金管理局负责人王德学介绍,1997年中国黄金生产的显著特点是:传统重点老产金区逐步增长,新兴产金区快速增长。如福建较上年增长了2.58倍,青海增长近3倍,西藏增长了4倍多,海南高达7.3倍。黄金产量呈现超常增长的原因,一是从1997年至今在国际金价低迷的压力下,使中国国内金价连续三次下调,为此企业只能千方百计增产,以增产保证增收,确保企业正常运转;二是国际金价走低,使得黄金私卖现象得到遏制,民采金大量交售给国家,而过去这部分产量是难以统计的。

中国黄金工业成绩显著,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多差距。在日前举办的国际黄金研讨会上,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山恩、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陈发柱等黄金业专家认为,中国黄金工业要想更上一层楼,面临的挑战还不少:

其一,当前,中国黄金工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从旧的发展模式向新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中国黄金工业发展的起步来自于国家对黄金的急迫需求,所以中国黄金工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政府推动作用和长期以产量为中心的增长方式,显然这种增长模式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从黄金工业自身情况看,在黄金工业起步之时,这样的发展模式确实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但黄金工业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水平之后,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生产者主动性不强、经济效益差、企业缺乏活力等弊端就突出出来,成为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所以,当前中国的黄金工业改变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必然的。这其中包括改革行业管理体制、转变黄金企业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运用知识经济等众多内容。

其二,中国黄金行业过去一直是国家严格控制、垄断色彩较重的行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必须转变观念、打破垄断、走向开放。

黄金行业的开放要打破行业界限,同时改革地质资源管理体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黄金生产;现有绝大部分黄金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贷款,这样就造成这些企业的债务资本过多,抗风险能力下降。因此要突破区域阻隔,推进股份制进程,走多元化投资、跨地区开发之路,开拓多元化投资体制;要积极推进黄金业与外商的合作。1994年国务院批准低品位、难选冶金矿资源与外商联合开发的试点,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理想。今后这方面需要继续进行探索。

其三,建立中国黄金市场,这是黄金工业是否真正实现了市场经济的标志。

黄金市场是黄金生产者、加工者规避价格风险,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建立黄金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打通从黄金生产者、加工者到销售者的渠道。目前黄金管理是分块管理,资源归地矿部门,生产归冶金部门,管理归人民银行,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完全接轨,否则会造成走私现象严重;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之前不能开放黄金市场。

有关人士认为,未来的中国经济肯定是朝着更开放、同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向发展,黄金工业不可能长期游离于这个大趋势之外。有鉴于黄金在经济中的特殊作用,黄金业的改革既要积极,也要稳妥;既要加强自身体制、政策、观念等方面的改革,又必须注意与国家政策、其他产业政策的协调一致,通过渐进式的努力使我国黄金业实现进一步发展,为国家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